“人常因为忘本,而失去立足之地。”这句话放到如今的插旗菜业经理严钦武身上,倒显得恰如其分。
严钦武出身寒门,苦读十几年后终于能离开家乡,去更繁华的城市求学,而后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将来的日子,只要踏实肯干,总能在异乡立足,改变全家的生活品质,实现儿时的梦想。
但为了让家乡的特产走出华容县,走出湖南,走向世界,将近二十年前,严钦武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负箧曳屣回到贫困的家乡,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一点一点地挣出了如今拥有上千名员工的插旗菜业。
彼时的严钦武,是心怀雄心壮志的少年,意气风发,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带着一腔热血,只知道奋力拼搏,不断向前,终有一番作为。
但近二十年过去了,究竟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曾经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良心企业,为何一次次试探食品安全的底线?作为公司经理的严钦武,到底是从何时起,丢掉了初心,变得唯利是图?
今年的“3·15”晚会刚过去不久,毛戈平、老坛酸菜等原本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因质检不合格而饱受争议,本来,这一些产品因为质量好、价格合理而备受青睐,却在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上露出了粗制滥造的原型。
而比起其他几种遭到曝光的产品,老坛酸菜的受众更广、价格更亲民,被曝光的生产画面也更有冲击力,因此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如今,方便面慢慢的变成了随处可见、老少皆宜的速食食品,而酸菜口味的泡面作为其中一种,因为其酸辣的口感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很少有人没有买过这种口味的泡面。
可是,根据“3·15”晚会的曝光,消费者惊讶又愤怒地发现,自己吃到口中的酸菜,有很大概率是没有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挑选,被工人随意用脚踩来踩去,并且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有可能混入烟头、防腐剂或其他有害健康的东西,如此产出的“土坑”酸菜。
而这样的“土坑”酸菜,最终被放入精心设计过的包装袋里,整整齐齐地放在超市货架上售卖,由于其口感本身就有较重的辣味、酸味,因而若不是此次被相关部门清查,消费者很难察觉其中的异物和异味,也就很难维权。
如果不是此次“3·15”的打假行动,谁又能将脚踩酸菜的画面与我们日常购买的酸菜泡面联想到一块儿去?
此事一出,岳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涉事地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由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连夜赶赴涉事企业,对全部的产品全部就地封存,对企业的有关人员予以控制,对外销产品立即启动追溯召回措施,并全面停止农户土坑腌制行为。
而这种“土坑”酸菜的生产商——插旗菜业经理严钦武也是态度良好,迅速道歉,在媒体采访中连连认错,诚恳地说着:“我错了,我错了”。但是,谁又能保障,这次认错之后,插旗菜业真的会作出改变呢?没人能知道,改变的,是生产流程,还是应付有关部门监督的手段。
因为,这并非插旗菜业第一次被相关部门查出问题并进行处罚。依据相关的企业注册平台显示,插旗菜业成立于2005年,当年的注册资本是1200万元人民币,而严钦武任经理、执行董事,从2005年至今,也已经十七年了。此外,严钦武还是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大股东。
可是,早在2010年,插旗菜业就产品中二氧化硫超标,而被工商局罚款了两千元,但很显然,这点儿罚款对于插旗菜业这样的大规模的公司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作为湖南省华容县的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插旗菜业员工上千,资产过亿,这次罚款的数额并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不过,他们确实也曾整改过,但也许是力度不够,初见成效后,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问题。
2017年时,曾有优酷网用户上传了一个名为《俏巴陵牌芝麻芥菜》的视频,而这个俏巴陵,也是插旗菜业名下的品牌之一。
当初,在视频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工人的工艺流程符合清洁要求,按照有关标准穿了员工服,还戴有帽子和口罩,而他们加工芥菜则整齐地摆放在篮子中,在清洗环节所用的水明显较为清澈。
这样的画面,可与今年曝光的惊人画面反差及大。短短五年时间,插旗菜业竟又重回到混乱的生产秩序之中,在如此恶劣肮脏的环境下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芥菜食品,这令消费者难以接受,光是联想到那个画面,都有些不适。
现在,肯德基、康师傅等企业已经发布了声明,与插旗菜业终止合作。不知道这一次,插旗菜业是否能吸取这次的教训,认真整改,给消费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于插旗菜业的故事,还得从十九年前说起。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年份,严钦武放弃了自己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
时间太久,我们已无从得知他创业的初衷。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他最终选择了湖南省华容县著名的特产——芥菜,作为创业的产品,并为之规划好了产业模式与公司目标。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严钦武从小就吃惯了咸菜,在湖南人的餐桌上,各种榨菜、酸菜鲜香爽口,是必不可少的配菜。而其中,芥菜制成的酸菜尤为常见。
但那个时候,很多咸菜的生产商都是小作坊式经验,员工都有亲属关系,联系紧密,配合默契,却难以做大做强。而严钦武,就是观察到了这样的行业现状,从中窥见了商机。
严钦武回乡后,打算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公司,统一收购芥菜,统一加工,再统一出售,这样一来,生产更高效,管理更科学,形成产业链后,利润也会较为可观。但是,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规划好了蓝图,但他却被卡在了第一步。
这第一步,就是找到愿意出售芥菜的菜农。当地种植芥菜的菜农们长期以来都是小规模种植,自产自销,或是将蔬菜出售给熟悉的小作坊,通过亲朋好友来寻找销路。
而此时,严钦武刚刚回家乡,也没什么根基,因而当地的菜农都不太信任他,也不愿意加入这种规模较大、整齐划一的生产模式,担心由于统一收购而压低收购价格,影响以后的收益。
但严钦武却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继续寻找着有合作意向的菜农,尽力劝说他们,希望能推进创业的进程。但在这过程中,他不断听到难听的拒绝之辞,比如“我把作坊给你,利润都被你抽走了,那我怎么赚钱?”“一个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光在这儿给我画饼,以后谁赚得多还不一定呢!”
不过,严钦武并没有太在意这些话。他暗暗下定决心,坚信“总会有人愿意相信我的”,不断努力着。
没想到,不久之后,竟然有一家芥菜加工工厂主动找上门来,负责人衣着简朴,诚恳地问:“我有一家芥菜加工厂,听说贵公司有意收购,我们想与您合作,您看行吗?”严钦武喜不自胜,和他商谈良久,最终达成了合作。在这次“破冰谈话”后,严钦武的创业之路顺利起来,逐渐在当地形成了气候。
几年之后,插旗菜业经过摸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而这一系列产业链的形成,严钦武功不可没,也因此被称为“芥菜大王”。
形成了稳定的产业模式后,湖南省华容县里一捆两公斤重的芥菜,在当时直接作为鲜菜售卖,利润是1.2元,但是经腌制等初加工,就可以卖到2.4元,收益足足增加了一倍。而更进一步制作后成为方便面风味包,收益更是可达13.2元,增加了10倍。
严钦武虽然出身贫苦,但他父母极其重视教育,宁可不吃肉,也要送他上学。因此,当他开始自己做生意时,也诚实守信,体谅菜农的辛苦,不停地改进革新,优化工艺流程,努力达成多赢的经营模式。他还花费重金引进了真空包装技术,优化芥菜腌制品的卖相,更吸引消费的人购买。
在严钦武的规划下,插旗菜业实现了高效有序的流水化生产,不仅减少了当地芥菜市场的恶意竞争,还推动了家乡经济的不断发展。
古语有云,“居安不忘危,富足不忘贫,位高不忘本,权重不忘民”,一个人只有坚守本心,不忘来路,才能做到无论在何处都能长久立足,无论做何事都能成功。
也许,在插旗菜叶成立的最初几年里,严钦武是记得自己从何处来,要做何种事的,否则,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也不可能有如今的规模,更不可能和统一、康师傅、肯德基等有名的公司达成合作。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严钦武似乎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经营理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的商人经营企业,本就是利字当先,但君子爱财,也该取之有道,应该有人文关怀,遵守法律和商业规则行事,一味压榨员工、压低原料利润、降低加工成本,只会导致产品失去口碑和销路,因小失大。按理说,插旗菜业的高层们应该懂得这一道理的,但在利益面前,他们还是忘记了那些规则。
2010年、2017年时,插旗菜业旗下的产品都曾被曝出生产环节不达标,卫生质量堪忧,但此后都通过道歉、舆论公关的方式平息了。插旗菜业2010那一次被查处,是因他们的产品中含有过量的防腐剂,因而被海关尽数扣押,还开出了一张十万元的罚款。
不过,不得不承认,严钦武是一个有商业天赋的人,在遭受大额罚款后,他想出了一个计策,扭转企业形象,成功化险为夷。
他在事发后,迅速按照国际出口商品标准打造了新的出口酸菜车间,建造的花销是巨大的,并在车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邀请了多家媒体参观,借机大肆宣传。
宣传效果自然是极好的,此后,国内外的多家企业都表示愿意与他洽谈合作事项,开展长期合作。这样一来,原本的丑闻变成了新的商机,插旗菜业的市值不断增加。
大概就是这样的经验,让严钦武觉得自身可以巧妙地化解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平时也就不用太注重生产监管,等到出了事,自有妙计可以处理。
就这样,打着“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的名号,严钦武展开了自己“内外分明”的双标,赚着中国人的钱,却损害着中国消费者的利益,无视食品安全标准,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五年之后的今天,曝光出“土坑”酸菜全部都是面对中国市场销售的,尽管生产的全部过程极其不规范、不卫生,但插旗菜业在被媒体揪住之前似乎并没有加强监管,如果不被公众发现和谴责,也许不会主动整改。
此次事件一出,作为合作企业的统一、康师傅等都及时发布了声明。统一作出了“敢承诺,敢保证,不信就来参观”的声明,然而,一再被欺骗的消费者似乎并不愿意买账。康师傅则承认了对插旗菜业是本公司的酸菜供应商,并在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产品。
事已至此,恐怕插旗菜业和合作企业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弥补,都难以弥合消费者心中的裂痕。曾经销量如此可喜的酸菜泡面,恐怕日后只会摆在超市货架上落灰,久久无人问津。
即使互联网没有记忆,但消费者看到曝光图片时感到的不适大概会留存许久,以后看到同种类型的产品难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宁可不吃,也不想冒着吃进垃圾的风险去购买。
笔者认为,严钦武和插旗菜业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没做到“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忘记了创业的初衷,失却了企业的良心,那么,终究会栽跟头的。无论曾有过多少辉煌,业绩如何喜人,只要不把消费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把服务消费者当作宗旨,那一个企业,是很难有长远稳定的发展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