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有一趟跑了37年的绿皮火车,只要三节车厢,但却被人们称为“担任”列车。
新春伊始,早晨7点刚过,记者来到承德县新杖子火车站,本认为来的够早了,没想到让一群大爷、大娘们“抢先一步”。
宫福本年74岁,新杖子村人,每天4点就起床预备,推着几十斤的生果,想去30公里外的市里卖掉,这一趟能卖一百来块钱,有时候还不到。
说话间,又来了一对老两口,忙着从三轮车上卸生果,翻开装货的折叠小推车。看着一个个小推车,记者忧虑这些小推车火车不能让上。老两口却笑着说:“让上,这是‘公益小火车’,才五块钱,仍是空调车,还温暖”。
不一会,三三两两的人,又是车又是筐,简直把小站台占满了。一筐生果几十斤重,记者使着大劲儿才拎起来的大筐里,却是他们的生计。
这趟6433次列车,载的大部分都是接近村里的中老年人,最大84岁,最小的也得50多,乡民们说,曾经想出村很难,生果在镇里卖不上价,坐其他车去市里还得交“带货费“,要是没有这趟车,这些果蔬就只能烂在地里。
承德地处燕山内地,许多村都栽培果树,因交通不便,果品运送一直是个大难题。1987年,承德车务段请求开通了6433次列车。这趟列车全程运转101公里,连通承德市5个县区102个村。37年间,它穿行于莽莽群山中,将农人带着的果蔬运出大山。现在,沿线多公里的果蔬产业带。
时针划过8点59分,这趟6433次列车按时到站,乡民们急忙把大筐大篓往车厢里运,我们彼此协助,不一会就把东西搬上了车。
车厢里,乘务员吕铁权手上干着活,还不忘跟乡民们打着招待、唠唠家常。“别人可好了,一切的乡民的姓名他都能叫上来”一位乡民介绍说。
上车十多年,凭仗仔细周到的服务,吕铁权对每一位乡民的状况早已纯熟于心,每次见到都能聊上两句,这一刻他不再是服务者。“尽自己最大的所能协助旅客,我也挺骄傲的。”吕铁权说。
与乡民的谈天中,记者得知,他专门为乡民们建了个微信群。“都是沿线的果农,总有人问车的状况,生果的行情什么的”“我就深思,爽性建个群,把信息发过来,我们都便利”。在这个130多个人的微信群里,装着的不仅是沿线果农的联系方法,更关系到一百多个家庭的出产、日子。
后来,这趟车换成了空调车,也配了热水箱、充电座。更重要的是,在承德段,车厢里装货架,他们是独一份,“有了它,能多放几百斤货” 邹国利指着车厢两边的3层货架说。
列车上,我们说说笑笑,讨论着行情和生计。56分钟很快曩昔,列车慢慢驶入承德站,人们经过“绿色通道”脱离车站,带着新鲜的果品奔向城市的各个旮旯。
几分钟前还被塞满的车厢一瞬间就空了,这趟“特别”的绿皮火车,完成了它每天最重要的使命。
在车站路,他们停下小车,摆起了摊。天冷了,这些白叟也不怎么呼喊,只能重复耍弄着生果,显得规整好亮点。卖了一瞬间,他们又要推着车,前往人流更多的当地。
高铁很“快”,但“绿皮车”并不“慢”,它自始自终的满载着村庄烟火气,满载着乡民们的等待与收成。这一次,“城乡协同”不再仅仅“申论”的考点,社会的开展相同聚集起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用最朴素的方法带着他们不停地奔向神往的日子。